近日,中國兒童失蹤預警平臺(CCSER)正式上線,相信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這“兒童防丟神器”刷屏了。據稱,該預警平臺是由民政部主管的中社兒童安全科技基金聯合騰訊微信、騰訊公益共同發起的科技公益項目。一旦兒童失蹤,家長可通過該平臺即時發布預警信息,并通知警方。同時,平臺還可以分析兒童失蹤案例的場景,快速覆蓋預警保護圈內的志愿者,幫助家長找到孩子。這一創新性平臺的上線,為解決兒童失蹤后的拉網搜尋的難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。
原文鏈接:http://edu.21cn.com/xueqian/f_123_758855-1.htm
原文報道如下:
近日,中國兒童失蹤預警平臺(CCSER)正式上線,相信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這“兒童防丟神器”刷屏了。據稱,該預警平臺是由民政部主管的中社兒童安全科技基金聯合騰訊微信、騰訊公益共同發起的科技公益項目。一旦兒童失蹤,家長可通過該平臺即時發布預警信息,并通知警方。同時,平臺還可以分析兒童失蹤案例的場景,快速覆蓋預警保護圈內的志愿者,幫助家長找到孩子。這一創新性平臺的上線,為解決兒童失蹤后的拉網搜尋的難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。
在為CCSER平臺點贊之后,我們不能就此放松兒童安全問題的警惕,畢竟這只是亡羊補牢的措施,關鍵還是要防患未然,通過有效的兒童安全教育,把各種各樣的安全事故降到最低。近年來,各級政府和各有關單位做了大量的宣傳和教育工作,用于兒童安全教育的方式和方法,由傳統的圖書、動畫和視頻方式,到現在主流的APP課件,甚至連AR、VR等創新技術也開始應用在兒童的安全教育。用于兒童安全教育的內容,則囊括了交通安全、自然災害安全、人身安全、戶外安全、學校安全等各個方面。
今年暑假,在中國國家科技館舉行的《中國夢.科技夢》系列展覽,專門設置了高科技的“體感安全教育”專區,孩子們可以通過逼真的三維情景,沉浸式地體驗《乘坐手扶梯》、《安全過馬路》、《遇上陌生人》、《地震》、《火災》、《安全標識》、《小小消防員》等安全教育課程。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《遇上陌生人》課程,它是將拐騙兒童常用的伎倆,設置在一個接近真實的三維城市環境里面,小孩子需要扮演一個放學回家的卡通人物,在回家路上遇到多個陌生人,而這些陌生人采用“零食”、“ipad游戲”、“游樂場門票”來誘惑小孩子,還會編織“你爸媽讓我來接你”的謊言,目的就是要騙走小孩子。這個過程中,小孩子可以伸手接受,也可以擺手拒絕,充分考驗孩子的智力和毅力。如果孩子做錯了,“安全小精靈”會及時彈出,提醒這是拐騙小孩的騙術,還會教導小孩子如何處理,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。
而另一個《乘坐手扶梯》教育課程,則是讓孩子以第一人稱方式,學習乘坐扶手電梯的基本常識。當小孩子準備乘坐扶手電梯時,會提示必須站在黃線以內,一定要扶住電梯扶手,不能在手扶電梯上玩耍等等安全常識。如果小孩子沒有按照要求來做,“安全小精靈”會及時彈出,指出小孩子的錯誤。在展覽現場陪同體驗的家長表示,相比圖書、動畫演示等教育方式,體感教育產品能讓孩子沉浸在逼真的三維情景當中互動體驗,更能加深孩子對安全知識的記憶,對提高孩子安全意識有較大的幫助。
廣州黃花幼兒園的張老師有著十多年的學前教育工作經驗,她說:“關于安全教育的方式有很多,但是課堂講解、教科書、宣傳影片等方式主要是單向傳播,小孩子更多的是被動接收,不能互動參與,學習的效果事倍功半。而N-show體感教育課程讓小孩子以第一人稱進入虛擬的斑馬線、火災、地震等情景模擬體驗,既克服了現實教學條件的不足,還能充分調動小孩子的學習積極性,學習效果明顯優于傳統的教育方式?!?
順德嘉信幼兒園的李老師表示:“小孩子天性好動,很難安安靜靜地聽父母和老師對安全知識的叮囑,就算是認真聽了,很快就會遺忘。N-show體感教育課程采用孩子最喜愛的游戲方式來傳播和灌輸安全知識,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安全常識,在運動中學習自我保護知識,比一味的苦口婆心叮囑和強調的效果好很多?!?
有安全教育專家表示,中國兒童失蹤預警平臺備受關注的背后,意味著兒童失蹤問題已經嚴重威脅著0-12歲兒童家庭的安寧,甚至是社會的穩定,也折射出千千萬萬個兒童家長對子女安全的焦慮。俗話說:“防患未然,勝于亡羊補牢”,所以希望家長、兒童教育工作者乃至社會大眾都要對孩子多留心,多照顧,加強兒童的安全知識教育,預防各種安全事故的發生,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。